2016年8月24日 星期三

Geistes Blitz Spooky Doo 閃靈快手魔法帽

閃靈快手是克勞德少數喜歡的反應類遊戲,作者聰明的用顏色與形狀規定,讓玩家的腦筋瞬間打結,今年此遊戲又推出了新版本「魔法帽」,讓人迫不及待的想看看與舊版有何不同。

閃靈快手魔法帽的外盒是金屬盒,且形狀是像子彈般尖尖的。

魔法帽裡最特別的配件,當然就是那頂紅色的魔法帽,設置時必須將魔法帽蓋住桌面上其中一個物品,與原始的閃靈快手相比,規則多了兩項:如果要抓取的是被帽子蓋住的物品,只要掀開帽子即可;如果要抓取的是帽子,只要喊出帽子裡蓋住的物品即可,不用出手抓取任何東西。

內部用了塑膠收納隔間,可以將物品井然有序的收納,不過裝了牌套後好像有點放不回去。

喊出物品名稱的規則,記得基本版就有提及,只是在魔法帽裡,作者用魔法帽蓋住物品的方式呈現,讓這條規定具體化,且帽子蓋住物品,讓玩家的視線範圍內少了一件東西,更增加遊戲的難度。玩起來的感覺比基本版多變化,但實質上是一樣的遊戲,帽子蓋住物品的想法就設計的角度來看算是一著妙手,適合進階的玩家。

配件部分與基本版相同,不同的是書本換成了酒桶,沙發變成了帽子。

閃靈快手魔法帽可依照基本版的規則進行遊戲,玩膩基本規則也可以將魔法帽的規則加進去,就變化性來說是比基本版優越的,如果沒有入手閃靈快手的玩家,可以考慮直接入手魔法帽。

該抓取什麼物品呢...?真是傷腦筋啊!

不過此版本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帽子其實是個塑膠杯,質感比起木製的配件稍嫌不足,而且如果不說明,大概沒有人會知道它是帽子,如果覺得基本規則就夠玩的玩家,或許也可以考慮全木製配件的基本版。

牌套尺寸:60x92(60張)
BGG連結:https://www.boardgamegeek.com/boardgame/191515/geistesblitz-spooky-doo





2016年8月16日 星期二

The Ladybugs' Costume Party 瓢蟲彩妝宴


The Ladybugs' Costume Party是2002年SdJ年度兒童遊戲的得主,好久以前克勞德就注意到它,只是當時此遊戲已難以買到,一陣子不注意,沒想到竟出了中文版,便利用空閒跟小朋友開來玩玩看。

新天鵝堡最近出了一系列的經典兒童遊戲,盒子大小與美術風格皆統一格式,家長有需求的可以參考看看。

在遊戲中玩家要扮演瓢蟲的角色,想辦法在螞蟻將食物偷走前,裝扮好自己來開一場美食的變裝派對。瓢蟲是木製的,內部裝有磁鐵,玩家先要轉動指針,指針指到的瓢蟲便要與其他瓢蟲進行配對,如果頭對頭配對時磁場相吸,兩隻瓢蟲親在一起,則配對成功,交換身上的一個顏色圓柱;若配對失敗,瓢蟲會因為磁性相斥的關係在原地轉圈,此時玩家便無功而返。利用磁力設計的瓢蟲可以說是這遊戲的一大賣點,配對與否瓢蟲有不同的反應動作,栩栩如生的動作總是讓小小孩興奮不已。



背上的斑點(小圓柱)對大人來說有點小,且圓柱如果插的過深會卡的有點緊,必須花點力氣才能拔出來,想要單手優雅的玩有點困難,還是乖乖使用兩隻手拿取比較妥當。遊戲除了可以教導小朋友顏色外,還可以訓練小指頭的肌肉,可以說是一石二鳥。

木製配件的品質很棒,瓢蟲的嘴巴是圓形的磁鐵,如果磁鐵同極相斥時,瓢蟲就會轉圈圈翩然起舞。


對不知曉磁力作用的小朋友來說,遊戲可操作的策略便是記憶,記得什麼顏色的瓢蟲會相斥或相吸,由於是合作類型的遊戲,小玩家間還可以互相提醒,玩起來運氣與記憶幾乎佔成功各半比例。

大一點的小朋友如果知道磁鐵兩極的原理,在進行幾次配對後,可以從瓢蟲身上的斑點,推敲出哪一些瓢蟲是相同磁性,進而輕易地完成所有瓢蟲的斑點交換。克勞德在試玩時有點太認真,把磁性破解後一下子就過關了,反而造成遊戲變得有乏味(小朋友都嚴正抗議啦!),還是傻傻的陪小朋友玩比較有趣。

遊戲設置起來顏色豐富漂亮,很快可以吸引小朋友的目光。


規則書中螞蟻的設置啊是直接放在圖板旁,隨著遊戲的進行,螞蟻才陸續地進到主圖板上;網路上可以找到的中文教學影片則是一開始就將螞蟻布置到圖板上,然後陸續的爬到點心的圓型圖板上。自己比較喜歡後者的處理方式,螞蟻所需移動的步數一樣多,但這樣的布置讓人覺得遊戲更加完善。螞蟻行進的速度非常慢(這真的是螞蟻嗎?是蝸牛吧?),玩家可以好整以暇地進行瓢蟲的換裝,當然如果覺得簡單,也可以自行調整螞蟻的起始位置來增加難度。

有別於說明書的規則,克勞德喜歡一開始設置時,就將螞蟻擺在圖板上。


如同外盒的年齡(4歲)所示,這是款小小孩的遊戲,對於較大的朋友遊戲可能就會略顯無趣,克勞德與升小五的孩童試玩時,小朋友就覺得遊戲還ok而已,反倒是網路上很多陪小小玩的家長對遊戲有很高的評價,自己是會將遊戲留下等小孩到適齡時遊玩,如果是想和家裡小朋友同樂的家長,可能需要考慮一下孩子的心智年齡。

高品質的木製配件,繽紛的圖板,光擺出來就很讓小朋友開心,配對失敗後的轉圈圈將磁力運用的十分巧妙;瓢蟲換裝的主題稍稍偏向女生,家裡有小公主的應該會很喜歡。要注意的是遊戲中的小圓柱屬細小配件,給小小朋友玩的時候,不要讓他咕嚕吞下肚了。

加油!差一點就要過關啦!話說遊戲過關後要將瓢蟲背上的小圓柱歸位需要花上一些功夫,設置上有點麻煩,好在小朋友對交換圓柱的工作還蠻有興趣的,任務分配下去後很快就可以設置完成囉!
牌套尺寸:不需牌套
BGG連結:https://www.boardgamegeek.com/boardgame/4522/maskenball-der-kafer






2016年8月10日 星期三

Dr. Eureka 瘋狂科學家


在遊戲的封底,文案就很清楚的告知Dr. Eureka是一款比快、又有點燒腦的遊戲,克勞德直覺地想起Ubongo,部分玩家對這樣的遊戲接受度不高(天生就是解題苦手),好在克勞德還蠻喜歡玩Ubongo的,因此對Dr. Eureka自然也是抱持期待。

Dr. Eureka是近來頗受玩家好評的動作益智遊戲,中文版翻作瘋狂科學家,覺得有點不夠到位,畢竟eureka自從從阿基米德口中喊出來後,已經是蠻耳孰能詳的詞彙。


遊戲的規則很簡單,翻開一張牌,然後所有人用最快的速度調製出藥水,最快正確完成的玩家可以獲得一張藥水卡,收集到五張即可贏得遊戲的勝利。玩起來很單純直白,有點「就只有這樣子喔!」的感覺,不過如此一來反倒讓玩家可以專注在藥水調製的體驗上,總比像Ubongo搞個累贅的計分方式來破壞遊戲節奏來的好些。

量筒是遊戲的主要工具,也讓玩家有當科學家的感覺,遊戲對量筒的收納做得十分完善。

遊戲的難度在於規劃色球的順序,基本上是從最底層的球開始,慢慢按照正確的順序堆疊成藥水,在調製過程尚未確定的色球要有先進後出的概念,才可以順利完成藥水,不是頂困難,大一點的小朋友即可掌握。一顆一顆完成是最基本的,強一點的玩家可能在調製的過程一次規劃多顆色球,變體玩法也讓玩家可以嘗試用最少的步驟完成藥水,因此無論大人小孩都可以挑戰不同的難度,從中得到樂趣。

藥水卡是正方形的,說明書只有卡牌大小,足見規則十分簡單。


當然除了順序的規畫外,Dr. Eureka也包含了競速與動作要素,這讓原本簡單思考的遊戲,更加的緊張刺激。規則上規定雙手不能碰觸色球,且一旦色球掉出量筒外該回合就會出局,在時間的壓迫下除了腦筋要夠清楚外,還要快速不失誤的調製藥水,每個人都手忙腳亂、戰戰兢兢的調製藥水,玩起來帶點科學味道的滑稽,十分逗趣。

每次倒珠珠時都會很緊張會掉出來(抖抖抖~)

每一局結束後量筒不需要恢復原狀,而是以上一局最後的狀態開始新的一局,因此除了第一局外,每位玩家起始的量筒狀態皆不同,有些玩家會覺得不甚公平,個人倒覺得這是蠻妙的安排,讓較弱的玩家有機會可以靠著較佳的起始位置獲勝,不然這類型的遊戲強者恆強,遊戲就不好玩了。
將量筒倒置也算完成藥水,但如果不小心讓珠珠滾出來也算是失敗。

配件附的量筒讓遊戲有很強的帶入感,玩家就像是真正的科學家一樣兢兢業業的調製藥水,玩起來歡樂又刺激,遊戲過程很讓人投入,難度不是很難,卻要動一下腦筋才能解出答案,再配合競速與倒球的動作需求,是款遊戲接受度年齡層廣的小品家庭遊戲,喜歡Ubongo的玩家應該也會喜歡Dr. Eureka,至少克勞德自己是蠻滿意遊戲的表現。


牌套尺寸:75mmx75mm(54張,遊戲外盒標示的是用尺寸是錯誤的)
BGG連結:https://www.boardgamegeek.com/boardgame/181345/dr-eurek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