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3月17日 星期一

開箱作業

從接觸桌遊開始到現在,克勞德已經開了為數不少的桌遊了吧,受到玩坊阿仁的薰陶,習慣將新開的遊戲做一些包膜的SOP,從一開始的亂包一通,到現在慢慢有一些心得,就稍微將大概的流程整理出來與大家分享,當然處理的方式未必是最佳,如其他玩家有更好的方法也可以留言分享討論喔!

外部標籤


一些在實體或特定店面購買的桌遊,在外膜上會留有一些標籤貼紙,在撕下來時總是會留有殘渣難以去除,這時候就需要來一罐自黏貼紙清除劑,在一般書局就可以買的到。

使用時不要太小氣,將整個要撕下來的標籤沾濕,靜待幾秒後再用衛生紙擦除,外膜就會乾乾淨淨。如果貼紙是亮面無法吸收試劑,就先撕下再對殘渣上試劑及可。

當然,如果玩家不在意,也可以將標籤留在盒子上。

 

外盒包膜


在進行包膜前克勞德習慣對遊戲外觀先進行拍照,然後再開始開箱包膜的工作。

有些玩家喜歡不留膜,除了美觀考量,外盒的觸感也是享受桌遊質感的一個媒介,所以包不包膜有時候也會成為辯論的焦點。克勞德自己是認為這是習慣問題,一開始習慣包膜就會一直包膜下去,就好像西方人習慣穿鞋進屋子裡,東方人習慣進屋子要脫鞋一樣,沒有必要去貶低任何一方,只要自己喜歡就好。
 
包膜時使用的是3M魔術膠帶,撕下不留痕跡。如果使用的是一般透明膠帶就失去包膜的意義了,因為一黏上去其實就已經對外盒造成了傷害,哪有保護外盒前就先讓外盒受傷的道裡呢?
 
首先先在盒背的4個邊貼上無痕膠帶,膠帶的長度必須與邊同長,這樣貼起來才會有整體性,如果長度不足貼起來就是不美觀。
 
黏貼時克勞德習慣先貼2個短邊,再貼兩個長邊,黏貼時讓黏在外盒上的比例大約是膠帶寬的一半,看起很簡單,但想要黏得精準其實需要一些經驗的累積。

如果盒子邊緣有直線,黏貼時可以對線,但有時候桌遊外盒的線也未必是正的。

黏貼好後用小刀將盒背的膜割下,切割時一樣先割2短邊再割2長邊,小刀直接與盒背成90度深入溝槽中,拿刀的另外一隻手將膠帶撥開避免切到膠帶或被膠帶黏到。割的時候輕輕滑過理論上是不會傷到盒子,如果盒蓋與內盒有點緊就要小心一些以免刀鋒一偏割到盒子。

將割下來的底膜先置於一旁,待內容物清點結束後再將割下來的膜貼上去。

對照規則書的內容物將所有配件點一遍,如果有缺件最好趕快拍照跟桌遊店家或直接跟遊戲廠商補件。

也有玩家會先將底盒整個抽出,貼完底膜再放回去,不過這樣零件會散落,有時候貼完後會無法還原蓋回去,克勞德因為要拍開箱照,所以就沒有這麼做。

克勞德習慣先將短邊全貼好,然後再貼長邊。貼的時候記得要將膠膜拉緊再貼,完成後包膜才不會有皺紋。

如果底膜完成應該會長得像這樣,由於四個邊都貼足,雖然有無痕膠袋的白色痕跡,但看起來就很有整體性。

貼完4個邊後角落處再撕下一小片膠帶做最後的加工,撕下來的膠帶長度約等於膠帶寬的一半(或玩家可以看自己的黏貼狀況決定)。

將這片小膠帶黏貼在4個角落(盒蓋跟底盒都要),將膠帶接合處封住,這樣比較美觀,也比較不會因為碰觸久了膠帶容易翹起和脫落。

完成ˇ的樣子,只要不刻意去摳他,應該都不會輕易脫落。

內容物較重的的底盒克勞德會加貼4根柱子做加強,不然底盒很容易因為過重再拿取時破裂,克勞德收藏中像Trajan、Eselsbrücke...底盒都因為承受不了重量裂開了。

有時候貼膠帶時會產生泡泡,此時只要用刀尖將泡泡輕戳一個小洞,就可以輕鬆將膠帶壓平。

黏合蓋的方法跟底膜差不多,一樣先貼兩短邊再貼兩長邊,貼完後4個角落一樣要封邊。

貼的時候要記得拉緊。

盒蓋貼完時要看一下盒蓋內部,通常4個角落會不夠密合,此時可以用尺這類扁長的物品將轉角的膠帶貼平。

 剛開始進行包膜時貼得有點亂七八糟,膠帶寬大小不一,沒有整個邊貼滿沒有完整性,四個角落也沒有封邊膠帶容易翹起,現在如果開到這些遊戲都會順手作一些補救。

有時候外膜會有一些小破洞,這時克勞德會用3M的透明膠帶貼上,置於為什麼用3M的,因為他的透明膠帶也比一般膠帶好撕,當然如果玩家不介意外觀,也可以用魔術膠帶貼,不過看起來會霧霧的。下圖盾牌包膜處有破洞,克勞德用兩張面積不小的透明膠帶貼上,不仔細看膠帶其實不會很明顯。

如果破太大的話就必須要把原膠膜拆掉,再自行用其他的膜貼上,克勞德會選擇用書局賣的自黏貼(好像是集郵用的)來代替原本的膠膜,因為較便宜CP值高,不過要買最大SIZE的才夠用。也有人會用書套來包,比較貴,不過摸起來質感很好。至於包裝的方法在這邊就不贅述,請玩家自行摸索,基本上想像成是要包禮物紙的方式來包就可以了。其實自己包的膜會比較耐,質感也比較好,只不過多少會像下圖一樣留下一些摺痕。


有一些特殊開盒方式的遊戲(例如仿書本包裝)克勞德還是會盡量留下包膜,只是在下刀前要先思考一下怎麼割、怎麼貼。

如果是鐵(錫)盒就不留封膜,但久了會有生鏽的狀況,不會很明顯,通常是沒上漆的邊框會有幾個小銹點。

有聽人說先抹上一層WD40,靜置幾分鐘後再用紙擦掉,這樣外盒就會留下一層保護膜,克勞德自己是沒有嘗試,因為多少擔心WD40還是有腐蝕性。

說明書

 
有的說明書是一本,也有的僅是一張,只有薄薄一張紙的說明書特別容易折損,克勞德會用L夾套在說明書外面。
 
有時候L夾SIZE不合,放不進盒子,或說明書太小,就需要用小刀作裁切,不然套上去後就放不回盒子裡了。


通常L夾只裝英語規則,其他語言的規則書和廣告信克勞德會收在盒底,先將內部分隔取出,將不會用到的其他語言規則書放入,最後再將內部分格放回,盒內收納就清爽不少,盒內的東西也一樣都不會少。
 

PUNCH BOARDS

 
拆TOKEN是一門學問,很多人小心翼翼反而將TOKEN弄傷了,此時脆弱的心靈難免會揪一下,克勞德自己也有幾次這樣的經驗,所以也從之中學到了不少經驗。
 
首先要先分辨PUNCH BOARD的正反,刀板切下去的那面為正面,通常為有紋路,token周圍會下凹的那面(如圖下方);反面則是整面平坦,token周圍甚至會有點小小突起的那面(如圖上方)。
 
無論是大小板塊,一律從PUNCH BOARD的反面往正面推出,且施力時必須平均的施在要戳下來的TOKEN上,小TOKEN通常用1根大拇指,大TOKEN則用兩手的大拇指戳下。如果施力正確的話,TOKEN應該會砰的一聲飛射出去。

有的玩家會習慣將token吐完後的紙板留下來,收納時直接蓋在內盒收納上,如果直立或攜帶遊戲時可以避免配件亂跑,不過克勞德自己是直接將剩下的紙板丟掉。

 

板塊與個人圖板


板塊和個人圖板如果厚度夠,其實蠻耐玩的,只是玩久了磨損難免會出現白邊之類的,所以一些桌遊店都會將板塊或圖板封膜,通常封起來後背面會較醜,畢竟不是像牌套一樣是剛好的size下去套用的。下圖是Forbidden Island的板塊,克勞德用6.5x9的牌套加工封的,背面還是留下貼膠帶的痕跡。
 

圖板的部分可以用之前封外盒提到的自黏貼,便宜又耐用,有些人會選擇用書套,觸感較佳,不過相對的較難封的好看。

板塊當然是挑方形的封,例如Forbidden Island、Carcassonne...卡卡頌已出專屬的自黏貼了,其他方形板塊可以用寬度適合的牌套塞入,再做一些加工封起來即可。

克勞德封板塊和圖板僅有一開始收集桌遊的時候封過,後來收集越來越多就懶得封了,畢竟自己玩折損的機率相對就低很多,如果收集的量少或桌遊店可以考慮封膜,後者因為桌遊使用率較頻繁,加上客人會喝飲料,封起來比較有保障。

如果拆下來的板塊很多,不想用夾鏈袋收納,可以用橡皮筋綁,克勞德會選用綁頭髮的橡皮筋,比較沒有臭味,也不容易綁久爛掉。

綁起來一疊一疊的,十分整齊,如果怕綁一條不穩,也可以十字交叉綁兩條,就萬無一失囉!


TOKEN的收納


如果是用心的遊戲,內部的配件都會設計好收納,配件可以一個蘿蔔一個坑的就定位是件賞心悅目的事,但大多的桌遊僅是內部留下一個大空格供玩家自行發揮,這時候有收納癖的玩家就會發作想辦法收得盡善盡美。

最理想的TOKEN收納就是量身訂做自製,BGG上有許多玩家都這麼幹,這樣可以有效的利用空間,且可以配合遊戲的需要作收納的變化,克勞德曾經試著替Trajan做內部的收納盒,收起來效果佳,但真的很花時間,也因此到現在只做過一次。

退一步可以選擇收納盒,一樣可以讓配件收納整整齊齊,不過缺點是有時候會浪費盒內空間,且要找到剛好的收納盒是可遇不可求,導致每次逛街時都會特別留意店裡的瓶瓶罐罐(職業病)。

通常供應區的配件會放在分格盒內,遊戲時直接打開就是供應區。購買時最好買活動的分隔盒,可以機動調整格子的大小。


發給玩家個人的配件會裝在獨立的盒子裡,遊戲時就直接發給每人一人一盒,許多彩妝或小工具的盒子很便宜,大小也剛好適合,有興趣的玩家可以自己去尋寶。

夾鏈袋,桌遊玩家的好朋友,也是目前克勞德最常用的收納工具,各種size一應具全,價格便宜,缺點是放在盒子裡有點雜亂無章。一般來說2、3號是最常用的夾鏈袋,如果要裝牌的話可以再購入4號。

之前都會將每種配件單獨放在各自的夾鏈袋,後來較好分辨的配件克勞德會放在同一個夾鏈袋裡,可以節省袋子的數量,收拾遊戲時也較簡單。

如果夾鏈袋沒有開洞,可以自己用剪刀隨便剪個一兩刀,這樣袋子裡的空氣才跑得出來。

夾鏈袋在放置時克勞德習慣會將開口彎折壓在下方,這樣收納完後看起來會比較整齊。

有時候遊戲會需要盲抽板塊,如果有束口袋就可以不用每次遊戲時將一片片板塊蓋上洗牌,直接將板塊丟到束口袋裡就可以了,這類型的板塊克勞德就會直接收納在束口袋。如果沒有那麼多束口袋也可以只準備一個大的袋子,不收在盒子裡,每次需要盲抽的遊戲都用同一個袋子即可。


牌套與卡盒


據說外國人玩牌都直接玩,很少用牌套,不過從克勞德最近看的review中,可以發現國外玩家上牌套的情形其實有增多的趨勢,有人認為不上牌套可以摸到牌的質感,且牌是消耗品,直接玩就好,但外盒不上膜克勞德可以接受,牌不上套克勞德就覺得有點不ok。

如果有上牌套的玩家可以觀察一下上套的牌,牌套上會沾滿了指紋、汙垢、油脂...如果直接附著在牌上,連清理的機會都沒有,等於每次遊戲都一定要摸到附著在牌上的髒東西。但牌套髒了可以擦拭,甚至直接換新,在衛生上總是比不上套來的好。

牌套的品質良莠不齊,有的大小誤差很大,所以克勞德都只選用天鵝堡的牌套,大部分的尺寸都有,價格也算合理(跟國外的價格比起來簡直是超便宜),常見的尺寸6.5x9、4.5x7、5.7x9總是要備個幾包買遊戲才會有安全感。

牌套分成厚套與薄套,許多玩家喜好厚套,因為摸起來質感佳,較耐用,但相對的價格較貴、堆疊時很滑溜;克勞德自己是喜歡用薄套,因為便宜,且裝上牌套後,較有機會放入遊戲設計的收納空間內,因為克勞德喜歡保留遊戲的原始面貌,很多遊戲裝了厚套就回不去原來盒子了,但上了薄套還可以勉強裝回,這也是克勞德選用薄套的一個主要原因。

當然薄套也有它的缺點,就是易破(相較於厚套),還有許多玩家較不能接受的黏牌,常常抽1張牌會抽到2張或更多,所以克勞德在玩牌前都會先將牌稍微往兩邊彎折幾次,黏牌的現象會稍有改善。

一些遊戲(尤其卡牌遊戲),即使上了薄套也回不去原本的盒內,這時候就需要使用到卡盒,克勞德有試著自製卡盒(左:0元)、買市面上專用的卡盒(中:50元)或從市面上找替代的盒子(右:20+元),這部分就看玩家自己的喜好選用囉。

 

乾燥劑


由於台灣天氣潮濕,桌遊久放可能會有發霉、黃斑的問題,所以有的玩家會將桌遊置於防潮箱,或者直接在房間放一台除濕機。

市面上有販售不織布袋裝的乾燥劑,一包一包分裝得好好的,有的玩家開盒後就丟個一兩包在盒子內。這種不織布乾燥劑比較麻煩處是無法重複利用,且什麼時候失效也抓不得準。

如果不嫌麻煩的話可以購買散裝的水玻璃矽膠乾燥劑,自己做裝填的動作。這種乾燥劑失效後會變粉紅色,只要進行烘乾的動作就又可以再使用了。


將乾燥劑裝入料理熬煮中藥的小棉袋中,然後每隔一段日子放到烘衣機烘一烘,就可以一用再用囉。

 
不過放到盒子裡會有點不美觀,不介意的話才嘗試喔!





4 則留言:

  1. 你好! 你是員林人啊!?
    請問 彰化桌遊可以去哪邊玩呢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我是雲林人非員林人喔!彰化可以到彰化市的魔豆或員林的桌遊饗樂複合式咖啡屋,不過以上兩間我都沒去過。

      刪除
  2. 喜見同好呀! 每回開箱總被笑是準備驗屍還是修復文物XD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其實開久了,開箱反而變成是玩遊戲外,桌遊可以提供的另一種樂趣:)

      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