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9月28日 星期日

Valley of the Kings 群王之谷

作者:Tom Cleaver
中文名稱:群王之谷
遊戲人數:2~4人
遊戲時間:45分鐘
適合年齡:14歲以上
遊戲難度:普通
文字需求:大量
牌套尺寸:6.5x9(104張)
遊戲元素:卡牌構築、手牌管理
開箱版本:英文版(Alderac Entertainment Group,2014)
個人喜好: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☆☆
BGG連結:http://www.boardgamegeek.com/boardgame/150999/valley-kings
如果有持續在看克勞德網誌的朋友都知道,克勞德對AEG出了卡牌遊戲頗有好感,好遊戲的機率頗高(當然也有地雷),前一陣子玩了Sail to India讓人印象深刻,所以決定再拆一款AEG同SIZE的卡牌遊戲,不過這次的遊戲類型是克勞德少玩的卡牌構築,遊戲文字需求頗高,希望不會壞了遊戲的興致。

開箱


◎遊戲是以埃及為主題,玩家必須在法老王的陵寢裡想辦法放入最棒的陪葬品。

◎盒測,AEG外盒都會留下一個小拱型的缺口,開盒比較方便,但對於習慣留下外膜保護的玩家來說這個缺刻就顯得有些麻煩。

◎盒底,遊戲中要將牌排成1-2-3的金字塔形狀,卡牌的流轉機制當然也跟這個金字塔有關。

◎45分鐘的遊戲,長度對忙碌的克勞德來說很剛好。

◎開盒囉!說明書是一本小冊子。

◎頁數不少,不過好在紙張很小,所以規則其實也不算多。

◎內容物就兩疊卡牌,104張牌對卡牌構築遊戲來說真的數量非常少。

◎幫助卡,連set流程都寫在內,不過其實setting很簡單,感覺只是寫來佔版面的。

◎陵寢,玩家出的寶物壓在這張牌下面就可以得分了,不過來不及放進去的牌就都不算分喔!

一開始玩家的起始手牌共有10張,牌上面都繪有真實的埃及文物。克勞德也順手做了中文化,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自取。

◎陪葬的寶物依顏色區分,紅色的是棺材。

◎黃色的是面具,陵寢中同一顏色的牌越多張,分數的加成越大,因為是以平方計分。

◎金色是護身符,每張牌的本身除了可以當作貨幣使用外,也可以使用牌上的文字功能。

綠色是壁畫,埃及的味道很濃厚,基本上這些套裝卡同一張牌都有2張。

◎藍色的雕像是裡面最多張的,共7種x2=14張,如果可以大舉收集對分數來說是個大補丸。

紫色是特殊物品,每張牌是獨立計分的,與前面各種顏色的套裝不同。卡牌上都是埃及最著名的文物,例如黃金面具...等。

◎所有卡牌的下方都有對圖案的物品做解說,一邊玩牌一邊還可以一邊多了解埃及文化。

◎卡牌右下角分成I、II、III三種階段,I是起始手牌,II和III則要分別洗牌形成牌庫。

規則


遊戲目標
◎玩家必須在國王陵寢裡,放進最多分數的寶物。

遊戲準備
每位玩家拿取一張陵墓卡和幫助卡置於自己個人的遊戲區。
發給每位玩家等級1的起始卡牌:4Shabits、3Urns、2Boxes of Food、1Offering Table。如果遊戲人數少於4人,將多出來的等級1卡牌移出遊戲。
每位玩家將自己的10張起始手牌洗牌,面向下置於面前形成自己的牌庫。從牌庫抽5張牌做為手牌。
將等級二和等級三的牌分別洗牌後,面向下將等級二的牌疊在等級三的牌上形成公用牌庫。
從公用牌庫抽6張牌,在公用牌庫旁面向上排成1-2-3的金字塔。
從公用牌庫抽一張牌,面向上置於公用牌庫旁形成墳場。

金字塔運轉
當有卡牌從金字卡被移動,金字塔剩餘的卡牌就會向下移動,填滿金字塔底部的空缺。
通常空缺由斜角上方的卡牌填補,如果空缺有兩張牌可以填補,玩家可以自行選擇用哪一張填補。
移動卡牌填滿下方的空缺,有時候會造成新的空缺,此時用更上層的卡牌來填補。
<例>玩家購買下方中央的牌後,玩家選擇用藍色的卡牌往下填補空缺,然後再用最頂端的面具填補藍色卡牌的空缺。

遊戲開始
由最近參訪過博物館的人做為起始玩家,順時針輪流執行自己的回合,直到遊戲結束。
玩家的回合依據下列4個步驟進行:
1.出一或多張牌
玩家可以為了以下目的從手牌出牌:
從金字塔底部購買一張卡牌。
執行卡牌上描述的行動。
將卡牌的寶物陪葬到陵寢。
回合中玩家可以依任意順序出牌。
2.棄牌
將所有打出的牌和所有的手牌棄牌。
將棄牌依你想要的任意順序置入個人的棄牌堆(非墳場)。
3.重建金字塔
如果玩家回合沒有動到金字塔,將任意一張金字塔的牌放到墳場上方,然後金字塔進行運轉填補空缺。
從牌庫抽牌,然後從金字塔的底部開始,一次一張,將金字塔的空缺補滿。
4.抽新的手牌
從個人牌庫抽5張牌做為新的手牌。
如果個人 牌庫耗盡,將棄牌堆的牌洗成新的牌庫。
當玩家完成這四個步驟,回合結束,輪到下一位玩家的回合。

購買卡牌
玩家一次購買金字塔的一張卡牌,每購買一張卡牌後,上方的卡牌立刻向下填補空缺。
玩家只能購買金字塔底部的3張牌,第二層和最上端的牌只有等到他往下填補到最底層時才能購買。
玩家一個回合可以購買多張卡牌。
購買卡牌時玩家必須依照下列3個步驟:
1.打出可以支付黃金費用的牌,多支出的黃金自動消失無法找零
2.從金字塔移動購買的卡牌到你的棄牌堆
3.金字塔運轉填滿空格。
當玩家出牌用來支付黃金,此時不能執行卡牌上描述的行動。
將作為黃金支出的牌置於面前不要置入棄牌堆,直到你的回合結束。

執行行動
將手牌出到面前,並執行卡牌上的行動。
如果卡牌的行動有多個部分,玩家必須依照順序,一個完成後再完成下一個,之間不可以做其他動作。
如果無法完成所有的行動,則玩家不能打出該行動卡
除非特別註明,行動的效果維持到你的回合結束
玩家一個回合可以執行的行動數沒有限制。
當玩家出牌來執行行動,就不能當成黃金使用。
將執行行動的牌置於面前不要置入棄牌堆,直到你的回合結束。

陪葬
玩家一個回合可以出1張手牌到自己的陵寢。
有些行動可以讓玩家放置額外的牌到陵寢。
一旦卡牌陪葬,玩家就不能執行該牌的行動或做為黃金使用。
陵寢裡的牌是公開資訊,將牌交疊使所有玩家可以看到你的陵寢有什麼牌。

遊戲結束
遊戲進行到下列種情形全部發生後結束:
1.公用牌庫的牌用盡
2.金字塔裡沒有牌。
3.所有玩家執行同樣的回合數。
得分
遊戲結束後,所有玩家只計算自己陵寢裡卡牌的分數,在你的手牌、牌庫和棄牌堆的牌都不算分。
起始卡與特殊文物卡的分數直接相加,套裝卡則計算每個套裝(顏色)有幾張牌,將該套裝牌的張數平方即是該套裝的分數。
所有分數加總後最高分的玩家獲勝,如果平手陵寢裡有最少牌的玩家獲勝,若還是平手則玩家共享勝利。

規則釐清
玩家不能查看墳場的牌,只能看墳場上的第一張牌。
玩家可以在非自己回合時查看自己的棄牌堆(不改變棄牌順序),在自己的回合玩家只能藉由卡牌行動來查看棄牌堆。
在非玩家回合時,玩家可以計算牌庫還剩幾張牌(不改變牌順序)。
利用卡牌行動放置卡牌到陵寢,不計在一回合一張的限制
如果玩家多打了牌到陵寢,將多打的牌置入棄牌堆,如果遊戲中出現任何錯誤,在下一位玩家出牌前必須揪出錯誤,如果下一位玩家已經出牌,此錯誤就不用被更正。
玩家不可以使用黃金一次購買2張以上的牌。

心得


如同文章開頭所言,克勞德較少玩卡牌構築的遊戲,因為這類型的遊戲通常較依賴文字,所以下面的想法可能不夠全面,畢竟自己這類遊戲接觸較少。

整個遊戲架構是很簡單的,就是想辦法從金字塔買牌,然後放到自己的陵寢裡。不過玩起來卻有些令人難以抉擇,同一張牌是要拿來當金幣、使用功能還是放到陵寢裡搶分,總是讓人躊躇不定,尤其看著對手有所進展時,這樣的感覺又更加強烈。很多卡牌的功能與金幣都十分誘人,不是你想把它丟進陵寢陪葬就下的了手的,送牌進陵寢的時機非常重要,一定要用夠卡牌的好處後,再將卡牌陪葬。

遊戲很狡猾的一個回合只限定1張手牌進陵寢,且到遊戲結束時只有在陵寢的牌才算分,這逼得玩家不得不與時間賽跑,能塞陵寢的牌就盡量塞,好在用卡牌能力進陵寢的牌不在此1張的限制內,連塞多張牌的combo十分痛快。且減少牌數會讓自己的牌組更為精煉,這對遊戲後期幫助也十分巨大。克勞德第一次玩時就就過於心猿意馬,留了太多卡牌,導致後期牌組的輪轉太慢,偏偏對手又滿手王牌,整個玩起來就是被痛電的感覺。

排成金字塔的牌庫在遊戲中倒是沒有太大的存在感,就是個過濾可購買卡牌的機制,這點倒是與預期的不同。遊戲的計分方式則讓玩家偏向收集套裝,平方的威力十分巨大,感覺只要可以收集到最長的套裝幾乎就是勝利的保證,不過由於陵寢是公開資訊,玩家是有機會在遊戲中互相制衡的。

相較於動輒幾百張牌的卡牌構築遊戲,Valley of the Kings只有104張牌顯得十分迷你,遊戲機制簡單,雖依賴文字但還在可接受範圍,連艾莉絲也可以很快上手,遊戲過程中內心會有一些拉扯,對於想接觸卡牌構築的玩家來說應該是很好的一款入門遊戲。


相關連結


[檔案]克勞德自製中文化

[影音]Valley of the Kings Review - with Tom Vasel  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